亚大学士后兽医学系祁伟廉教授与学生团队 积极推动永续海洋保护

  • 2024-09-03
  • 兽小编
亚大学士后兽医学系祁伟廉教授与学生团队成功协助科博馆采集布氏鲸骨骼,促进海洋保护、兽医教育与永续发展
    2024年8月25日,亚洲大学学士后兽医学系祁伟廉教授率领学生团队,包括后兽医陈昱彤、何欣鸿及江柏均同学,冒着酷暑自台南将军港乘船前往澎湖南方四岛之一的东吉屿。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台湾科学博物馆采集于八月初搁浅在当地海岸的布氏鲸骨骼。这次行动不仅对海洋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进一步响应了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特别是**目标14:水下生命(Life Below Water)**的推动,并充分体现了亚洲大学学士后兽医学系的教育理念。

珍贵的科学研究机会与海洋保护倡议

    这条布氏鲸于八月初被发现在东吉屿的海滩上,经过确认,确定为一条具备极高研究价值的布氏鲸。布氏鲸是全球鲸豚类中相对少见的物种,为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去更深入地了解其生物特征、迁徙行为以及面临的环境压力等关键科学问题。这次搁浅事件成为研究人员进行科学探索的契机,有助于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祁伟廉教授与其团队不畏困难,迎接挑战。由于鲸鱼尸体搁浅时间已久,现场布满腐败的气味,但研究团队为了完成这项重要的科学任务,毅然决定进行两天的清理和切割工作。他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仔细地清理鲸鱼骨骼,确保不损伤任何一块骨头。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具重达数百公斤的鲸鱼骨骼被完整采集,并送至马公进行进一步的转运和研究。

这是一张图片
图说:祁伟廉教授率学士后兽医学系学生与布氏鲸骨骼标本合影

结合兽医教育与永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

    这次的采集行动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突破意义,还符合SDGs目标14:水下生命,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永续发展」。通过此次采集行动,祁伟廉教授和他的学生团队为推动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海洋资源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
    亚洲大学学士后兽医学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观、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术的兽医人才。此次行动中,学生们参与到实际的野外科研与保护行动中,正是体现了该系「实践取向」的教育目标。祁伟廉教授强调:「透过这样的实地参与,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还实际体会到兽医学在保护动物与生态系统方面的重要角色。」

学生的参与与环保教育的实践

    此次行动还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学生陈昱彤表示:「参与这样的任务让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我们的行动不仅仅是科学研究,更是一种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
透过这次实地参与,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他们未来成为生态保护的倡导者和行动者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教育实践与**SDGs目标4:优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中提到的推动永续发展教育的内涵相契合。
这是一张图片
图说:祁伟廉教授率学士后兽医学系学生至澎湖
东吉屿海滩进行布氏鲸骨骼采集

未来展望:持续推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这次成功的骨骼采集行动,为台湾海洋生物学领域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这些布氏鲸骨骼标本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有关鲸鱼行为、健康状况及其生存环境的资讯,并协助推动更具体的海洋保护政策。
    透过这次的实践行动,祁伟廉教授与其学生团队再次彰显了亚洲大学学士后兽医学系对海洋保护及永续发展的高度承诺。他们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行动中,实现SDGs目标14及其他相关的永续发展目标,共同为海洋资源的永续未来努力。